在装修工程里,轻质隔墙以其轻便、施工快等优势颇受欢迎。然而,看似简单的施工过程中,却存在不少容易被偷工减料的环节,这些“猫腻”不仅影响隔墙质量,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。了解这些风险点,才能在施工时有效监督,保障装修品质。
材料选用环节是偷工减料的高发区。部分施工方为压缩成本,会在材料上“以次充好”。比如,将普通石膏板冒充防潮、防火石膏板用于厨房、卫生间等特殊区域;使用低价低质的加气混凝土砌块,这类砌块强度不达标、收缩率大,后期极易出现开裂、变形问题。此外,在粘结材料上动手脚也很常见,用普通水泥砂浆替代专用砌筑砂浆或瓷砖胶,导致轻质隔墙与基层粘结不牢,出现空鼓、脱落等情况。
基层处理环节也常被忽视。基层处理是保证轻质隔墙稳固的基础,若墙面不平整、有灰尘或油污未清理干净,会严重影响材料的粘结效果。有些施工人员为节省时间,省略墙面找平、清洁步骤,直接进行隔墙安装;或者在加气混凝土隔墙底部未浇筑混凝土导墙或砌筑防潮砖,致使潮气上返,墙体受潮发霉、强度降低。

龙骨安装环节存在诸多偷工减料空间。以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为例,施工方可能减小龙骨规格,使用过薄的轻钢龙骨,降低墙体承重能力;或者随意加大龙骨间距,不按设计规范施工,导致石膏板安装后稳定性不足,易出现变形、开裂。在龙骨与墙体、地面的固定上,使用数量不足的膨胀螺栓或射钉,甚至用普通铁钉代替,使龙骨连接不牢固。
接缝处理环节同样容易被敷衍了事。轻质隔墙板材拼接处是开裂的高发部位,需要精细处理。但部分施工人员为图省事,不按要求预留伸缩缝,或在填缝时未使用弹性密封材料,仅用普通水泥砂浆简单填塞;在板缝处不贴防裂绷带或网格布,导致后期墙体因热胀冷缩或轻微震动出现裂缝,影响美观和使用安全。
管线预埋环节也暗藏风险。在轻质隔墙内预埋电线、网线等管线时,施工方可能不按规范铺设,出现管线外露、未穿管保护等情况,增加漏电等安全隐患;或者在开槽时不控制深度和宽度,随意破坏墙体结构,削弱隔墙强度。
轻质隔墙施工中的偷工减料问题不容忽视。业主在施工过程中,要对这些容易出问题的环节重点监督,必要时可聘请专业监理,确保施工质量,打造出安全、耐用的轻质隔墙。